退出长者模式
高纪凡:建立共创共生共赢光伏行业新格局
发布日期:2021-07-15


将创新写在基因里的天合光能,早已在全球新能源行业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:连续五年获评彭博“全球最具融资价值组件品牌”、连续六年获评全球“‘最佳表现’组件制造商”、多次入选中国“四大”500强……恰逢“十四五”开局,我国擘画“3060”目标愿景,谋划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新蓝图。当企业发展遇上时代洪流,天合光能的科技之眼将聚焦在何处?创新之笔又将如何起笔?近日,《中国电力报》记者与新北区工商联副主席、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展开了对话。

“高度重视光伏与现有电力系统的融合发展”

  中国电力报: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,对于光伏产业的影响,具体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?

  高纪凡: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,核心是要实现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电力。其中,光伏将占据绝对重要的位置,光伏装机在未来几十年将有超越预期的大规模增长,这对光伏产业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。

  与此同时,挑战也非常之大。首先,光伏行业要进一步降低光伏度电成本,尤其是非技术成本,如土地、税收等。希望国家加大对非技术性成本的减负力度,将光伏与土地、农业、林业等政策有效衔接协调,释放工商业、居民屋顶及各种可安装光伏的空间,积极推动隔墙售电和电力交易市场化进程。

  其次,要高度重视光伏与现有电力系统的有效衔接和融合发展。光伏需要发展储能、智慧能源、能源物联网,运用大数据、5GAI等领先技术,实现更加平滑、友好的电力输出,对现有电力系统、电网系统足够友好,在协调融合中实现角色转换。

  另外,光伏行业要进一步地实现完全市场化。从市场竞争角度分析,新能源要发展,传统能源就要作出让步,这意味着未来不同能源形式之间的博弈将依然严重,要将问题交给市场来解决。因此,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,必须实现电力交易的市场化。

先后20次创造电池及组件技术的世界纪录

  中国电力报:“十三五”期间,天合光能在能源科技创新方面有何创新成果?实现了哪些重大突破?

  高纪凡:作为行业领先企业,天合光能承担了60余项各类纵向科研项目,其中包括2项国家“973计划”、5项国家“863计划”及6项国家“重点研发计划”。目前,公司承担的国家级重大技术创新课题均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,技术成果成功实现了产业化应用;承担的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均在顺利实施中。

  回顾“十三五”,天合光能在能源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众多突出的成就,晶硅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关键技术的研发能力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

  在电池转换效率方面,自2011年起天合光能先后20次创造了太阳电池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的世界纪录。公司研发的IBC电池转换效率突破25.04%N型多晶i-TOPCon电池效率达23.22%,单晶电池效率达24.58%;新一代电池技术,如HJTiTopConPERC、大尺寸电池,以及BIPV、高效组件等,公司也做了很多技术储备,并取得了业界领先的突破。

  在组件相关技术方面,天合光能研制的基于210毫米尺寸的600W+至尊系列超高功率组件开始走向产业化应用,引领全行业快速进入“600W+”时代,为中国光伏发电迈入平价时代最后一公里加速。

  中国电力报:天合光能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,那么,天合光能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保障措施与机制?

  高纪凡:科技创新需要与市场应用相结合,从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出发去做创新。2013年,天合光能建设的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科技部验收,是中国光伏行业首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,现已发展成为世界级技术创新平台。

  2018年,天合光能斩获具有工业奥斯卡之称的“中国工业大奖”,并获得“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”“国家企业技术中心”“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”等三个国家级资质平台。

  科研离不开资金的支持。2016~2020年,天合光伏研发支出累计达63.66亿元,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.03%,位居行业前列。持续的投入带来了丰硕的科研成果。截至2020年末,天合光能申请专利数量达1952个,拥有授权专利888个。此外,公司还代表中国提交了首个IEC国际标准提案并发布,已主导和参与光伏标准制定97项,参与国际标准30项。

“建立开放创新的光伏生态体系大势所趋”

  中国电力报:据悉,不久前天合光能牵头成立了600W+光伏开放创新生态联盟,提出共建具有战略意义的创新生态圈。此举的考虑是什么?

  高纪凡:经过20年的发展,中国光伏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,但也存在很多问题,行业上下游企业博弈氛围浓厚,无序竞争态势不断持续,偏离了高质量发展的方向。正所谓“独行者速,众行者远”,中国光伏已经走到了新竞合时代,必须生态联合、优势互补、携手共进,才能推动整个行业再进一步,这便是我们联合行业39家领军企业共同发起成立“600W+光伏开放创新生态联盟”的基本出发点。

  联盟通过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,协同产业链的优势资源,共同构建基于全新技术平台的产品、系统和标准,建立共创共生共赢的行业新格局。(新北区工商联)源自《中国电力新闻网

 

主办单位:常州市工商业联合会

地址:常州市新北区太湖东路103号1号楼7楼

技术支持电话:0519-85685023(工作日9:00-17:00)

网站支持IPV6   推荐使用1024*768或以上分辨率,并使用IE9.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

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

  网站标识码:3204000058

苏ICP备05003616号-2